北京大众钓鱼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37|回复: 1
收起左侧

东西方钓鱼文化之差异【转】 美丽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西方钓鱼文化之差异【转】(2011-04-27 10:05:14) 转载


东西方钓鱼文化之差异

文/王锦南



    人会有所改变,往往不见得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拿钓鱼来说,就轻易地将我的人生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我和东方传统钓鱼方式之间的关系,应该算是青梅竹马,起始于小学二、三年级的孩提时,主要是从心里对水中生物有着许多好奇和疑问,老是想着大肚鱼到底是喜欢吃黑蚯蚓还是红蚯蚓?为什么把它们钓回家后都那么不容易养活?直至成年之后到美国求学,为情势所趋迫移情别恋西方的钓法。
    东西钓鱼文化在我的心里,曾经的确有过数回扎实而激烈的碰撞,可我一向把持的态度是:既喜新于美国的作钓方式,也不厌中国的钓法。因此,这30年来的心境,也就一直摆荡于东西钓鱼文化之间。但值得欣慰的是,因为我懂东方钓法,所以在中国我认识了许多风雅的钓友。我理解西方钓鱼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借着钓鱼,多次引领我进入美国人的心灵世界。
    在这之前,经常有国内的钓友问我相同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欧美的钓鱼人士中,通常都比较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然而在中国,钓鱼人的社会地位却非如此。其实您大可不必认为欧美地区的钓者大都是智商两百,或者是名商巨贾之流,他们原本就具有相当程度的英雄气
质,即便在钓鱼活动中,也和平时一样重视人文精神,尽情追求钓鱼活动过程中的质量与感受,当然也就比较有感性可言。

    也许是我们的起步较晚,国人对钓鱼活动的认知肤浅也就在所难免,加上钓鱼活动的推广也有所偏颇,而少有探讨钓鱼活动内涵的兴趣,钓者的地位也就不如西方那般受到社会的尊重。其实从事于钓鱼活动有没有意义,那是钓者自身可以掌握的,休闲钓鱼的价值贵于钓者亲身体验内在感受,其中的欢愉是一种自我的感受,不论男女老少贫富……都可享有,而不是虚有其表的机械式作钓行为。
    多年来参与了美国当地多次钓鱼活动,才逐渐明了,他们也是一样会迷上钓鱼,但保持的是“恋物有理”的态度,充分享受玩物的乐趣而又不丧志,既不耽误正常作息,也不会“为物所役”。使得钓鱼活动普遍受到肯定,继而让社会上层和高级知识分子接受,造就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高水平钓鱼活动。目前,国内有人在网上讨论类似的活动,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有类似的游钓活动出现。
    从求学时代到谋职就业,常被迫由一个刚开始熟悉的地方,搬迁到另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地方。这些机缘使得我有幸到过美国许多州和其它国家参与钓鱼活动。而我一贯所秉持的态度,就是借着享受游钓之余,实际去体会别人的钓鱼文化和钓鱼技法。
    的确,中、西钓鱼文化的差异,不能以简单的二分法区别出谁先进谁落后。这就好比以西方的文化来衡量中国的乡土人情,并不恰当,因为忽略了文化的多元性色彩。我觉得西式钓法和国内钓法的不同在于“动机”,西式钓法的架构,比较受到欧美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凡事讲究科学的根据及质量的追求,从常识认知出发,充分深入探讨钓鱼活动的多重面向,使得他们不擅长,也不喜欢用“需要等待”的钓鱼方式,主动运作才是他们的本质。整个过程大体上是以匆忙、效率作为基调。
    在国内钓法中,有许多钓法是需要耐心的,甚至于可以磨炼你的心境,难免会让人觉得钓鱼仿佛是消磨时光。以钓鱼是最佳的消遣来当挡箭牌,将时间毫无节制地花在钓鱼上,甚至把钓鱼当作是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目标,忽略了在生活中每个人更重要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回帖  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大众钓鱼网 ( 京ICP备09060726号 )

更多
联系电话:010-67302008

GMT+8, 2024-6-1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