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众钓鱼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54|回复: 1
收起左侧

长江科学考察队到长江源头去看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晚住在海拔4600米的唐古拉兵站。这时,高原反应越来越厉害,许多人头疼、心慌,一脸痛苦。6个人住在一个房间,听着同伴粗重的喘气声,心想明天能采到标本多好啊!  第二天上午,队伍向着此次科考的最高点——位于西藏安多县玛曲乡、海拔5100多米的通天河上游进发。天气虽然放晴,但运气却不好。车队转到土路上跑了几十公里,道路就被暴涨的玛曲河(通天河的支流,当地人称唐古拉河)彻底冲毁。车队中的“猎豹”想加足马力冲过去,却深陷河中,另一辆越野车费了半天劲才把它拖回来。
  前行无望,就地作业。青海渔业环境监测站的工程师唐文家等人卸下捕鱼工具,穿上皮裤,下到冰冷的河里采样。总算“有心人天不负”,居然捕到了10多条小鱼,最长的只有十几厘米。
  “不错!不错!”唐文家很是兴奋:“这里海拔4700多米,年平均水温在0摄氏度左右,鱼1年才长一两公分。”
  科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水生所陈毅峰研究员曾在西藏做过多次鱼类研究。他仔细看了一下摆在白瓷盆里的鱼,高兴地说:“青藏高原的两大类鱼都有了。白肚皮的是小头高原鱼,是裂腹鱼的一种,长‘胡子’的属于高原鳅,具体是哪种高原鳅还需要带回去鉴定。”
  中科院水生所的丁诚志博士赶紧把鱼分别放进装有酒精和福尔马林的标本桶中。用酒精泡的鱼可以提取基因、做分子水平的研究,用福尔马林泡的鱼只能做标本。
  这时,天上忽然飘起了白色的雪粒子。我们调转车头,返回到通天河大桥下游几公里的河边继续采样。这次堪称成果丰硕,总共捕到了100多条,其中大的小头高原鱼超过20厘米。陈毅峰如数家珍:“裂腹鱼和高原鳅都属于无鳞鱼,只不过前者在肩部和腹部还保存了一些鳞片。为什么鳞片会退化?因为鱼身上的鳞片是覆瓦状的,一枚压着一枚,鳞片之间都有缝隙,会散失热量,鳞片越大散失得越多。为适应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逐渐下降的气温,裂腹鱼和高原鳅的鳞片都慢慢退化掉了,以保持体内热量。”
  “为什么叫裂腹鱼呢?”有人不解。
  “所谓‘裂腹鱼’就是指鱼的腹部有一条裂缝。”他拿起一条小头高原鱼,指着它的腹部说,“在鱼的肛门到臀鳍的两侧,各保留了一行细小的鳞片,这样腹部中线上就形成一条细窄的裂缝。‘裂腹’也是鱼类适应环境、自我保护的产物。产卵时鱼的臀鳍不停摆动,在沙子里‘挖’出一个窝,把卵射到里面。鱼鳞比较耐磨,而且再生性强,它们与沙子频繁接触,既能保持鱼的姿势,也避免了鱼腹的磨损。”
  “大家注意看小头高原鱼角质化的下颌。它就像一个凸出的刀片,可以用锐利的边缘刮食附着在石头上的藻类。”
  之后,陈毅峰又抓起一条又细又滑的高原鳅:“高原鳅一般生活在河床底部的砂石中,以腐殖质为生,比如腐烂的草根和牛粪、羊粪,等等。高原鳅既是鸟类的食物,同时又借助鸟类帮它繁殖后代。青藏高原的蒸发量特别大,环境每天都在变。今天这儿有河流或水湾,明天可能就干涸了。对付这种恶劣的环境,高原鳅自有办法:它的卵粘性很强,可以粘到鸟的脚和翅膀上,并随着鸟‘飞’到其它有水的地方孵化……”
  听着他的讲解,大家感叹:鱼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真强!
  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增多,长江源头鱼类前景堪忧
  7月27日早晨起床后感觉浑身发冷,兵站周边的水坑里结了薄薄的冰,车窗上则是厚厚的一层霜。
  还好,昨晚在沱沱河下的网不但捞到了10多条小头高原鱼,还出人意料地捕了几条裸腹叶须鱼,最大的1条有一斤半重,这是三天来捕到的“鱼王”!
  青海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申志新兴奋不已,高高地拎起给大家展示:“这种鱼的嘴比其它鱼的都大,而且两片嘴唇又肉又厚,是吃鱼的鱼,所以当地人叫它‘大嘴鱼’。虽然它的背部长满细密的鳞片,但白色的肚皮上却没有鳞,同时还有两条明显的‘胡子’,所以学名叫‘裸腹叶须鱼’。”
  但陈毅峰却没有像他那样兴奋:这种鱼一般生活在下游的金沙江,在海拔4000米以上极为少见。“这可能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气候确实比以前变暖了。”7月28日上午,采访曲麻莱县畜牧科技局副局长更尕巴桑时,他神色忧虑:“我小的时候夏天要穿秋衣,现在有时候穿个短袖就可以了。以前雨水也多,遇到大雨河水猛涨,要等上一两天才能骑马过河。”
  “不过这两年雨水好像又多起来。特别是今年,雨下得最多,植被也好于往年。” 他半开玩笑地说:“老天爷的脾气越来越怪了,不知道今后要怎么变。”
  7月29日的发现证明,气候变暖已经对长江源区的鱼类种群产生影响了。科考队在海拔3700多米的结古河采样时,又捕到了好几条1斤多重的裸腹叶须鱼。陈毅峰判断:前天在沱沱河捕到裸腹叶须鱼并非偶然,随着气温上升,这种原本生活在金沙江的鱼已经大举上游了。
  影响长江源区水生生物的,不光是气候变暖,还有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一路走来,许多地方都在架桥扩路,而所需的沙子全部取自河里,一些地方的河床已经挖得不成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珍惜的鱼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大众钓鱼网 ( 京ICP备09060726号 )

更多
联系电话:010-67302008

GMT+8, 2024-6-16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