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君子,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词汇。而在孔子那里,则把它升格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加以明确和详尽的阐释。可以说,在孔子思想中的君子,是其人格理想的集中体现。
孔子说:“君子,为道而努力,不为吃饭而奔忙。种田的人,也有可能挨饿,求道的人,食禄也就在所学之中了。然而君子,只是为大道不行而担忧,而不为自己的贫穷而担忧。”
“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勤勉于事,谨慎于言,找有德有才的人指点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称为好学了。”
“君子把道义看作根本,按照礼仪来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表达它,尽心尽力的实现它。这才是君子啊!”
“君子只怕自己无能,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辞而提拔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的品行而忽略他的话。”
孔子还说“内在的潜质超过了外在的文饰,则失于粗陋;外在的文饰超过了内在的潜质,则失于浮华。要使潜质与文饰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才能成为君子。”
“君子有三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不要贪恋女色;等到壮年,血气方刚,不可好勇斗狠;等到老年,血气已衰,不能贪得无厌。”
“君子有三畏:敬畏天命,敬畏长辈,敬畏圣人说的话。小人不懂的天命,所以他们不知畏惧,轻慢长辈,诋毁圣人说的话。”
“君子有九思:看时想一下是否看的明了、听时想一下是否听的清晰、想一下自己的神色是否温和、想一下自己的体态是否恭敬、说话时想一下有没有尽心、做事时想一下是不是敬业、有疑问时想一下怎么请教、发怒时想一下后果、获得财物时想一下是不是应该得的。”
子贡询问君子之道,孔子说:“说之前先做,做了之后再说。”子贡又问:“君子有恶(坏处)吗?”
孔子说:“有恶(wu,厌恶):厌恶说别人的坏处、厌恶身处下位而毁谤上司、厌恶好勇斗狠而不知礼仪、厌恶刚愎果决而不知所以。”
子路询问君子之道,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使周围的人也因此受惠。”子路好勇,问:“君子崇尚勇气吗?”
孔子说:“君子把义放在第一位。君子有勇气而不遵道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气而不遵道义,就会做盗贼。”
司马牛询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君子不担忧也不害怕。”“内省而不感到有愧于天地,所以才会不担忧也不害怕。”
孔子厄于陈、蔡时,在陈国粮食断绝,随从的人都饿的病倒了。子路一脸气愤的说:“君子也会这么困窘吗?”
孔子说:“君子即使困窘,也不改变初衷。小人要是困窘,就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了。”
与君子相对的概念是“小人”。孔子经常把这两个概念放到一起讨论,把它们相互比较、相互阐发,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他的人格理想所包涵的内容。
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心地坦荡;小人总是心胸狭窄,凄惶不安。”“君子靠自己,小人靠别人。”“君子为义所动,小人为利所动。”“君子不断进步,小人日渐堕落。”
又说:“君子对人一视同仁而不偏私,小人对人偏私而不一视同仁。”“君子待人和善而不巴结,小人待人巴结而不和善。”“君子助长别人的好处,而不助长别人的坏处。小人则正好相反。”
孔子说:“君子容易侍奉而难以讨好:不以正道来讨好,君子不会高兴;小人难以侍奉却容易讨好:只要是讨好,即使是歪门邪道,小人也很受用。任用下属时,君子能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