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众钓鱼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89|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国的垂钓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垂钓文化

一提到钓鱼,我们都会想到姜子牙渭水垂钓的故事,颇具神奇色彩,“以垂钓见周西伯”有开创意义,后人将其传说得活灵活现,皆以为钓鱼从此开始。其实不然,它是伴随着祖国的文明历史延续下来的。

  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发现大量石器和用兽骨磨制的刀、齿、镞中,还有渔叉和钓钩。如陕西西安仰韶文化发现有骨制的鱼钩,黑龙江小兴凯湖岗也出土骨制鱼钩,距今约有六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钓鱼文化。此外黑龙江的宁安遗址、唐山市的大城遗址、内蒙古包头市的阿善遗址等均有发现。这些鱼钩造型多样,有的钩尖下磨出了倒刺,有的还磨出了拴线的凹槽,证明当时制作垂钓工具已有较高水平。

  用竹子制钓竿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的“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用细竹竿做钓具了。

  从古至今,都把钓鱼视为高雅古朴的活动,古代许多名人、学者都喜欢钓鱼,垂钓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培养高雅情操是一致的。第一个有名的钓鱼人不是姜子牙而是三皇五帝中的舜。那时生产落后食不果腹,以狩猎捕鱼为主要谋生手段,舜出巡时钓鱼是为了获得食物填饱肚子。继舜后第二个有名的钓鱼者是周穆王姬满。据记载,周穆王东征途中常在水边钓鱼。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决不是以此获取食物,而是消遣娱乐。姜子牙才是第三个有名的钓鱼人,他“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白居易《渭上偶钓》),等待时机实现抱负。屈原在被放逐期间曾垂钓于资水,至今湖南桃江县还有屈原钓鱼台遗址。春秋越国的范蠡,离开越王勾践后驾船去洞庭湖,遇大风浪停舟滞留于钓洲。在钓洲钓鱼时,大鱼熟而食之,小鱼放生湖内,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放生,将放生的鱼叫“范蠡鱼”。他曾说:“治生之法有五,养鱼第一”,并在公元前475年写出我国第一部专著《养鱼经》。汉魏六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朝代更迭频繁,一些文人退隐后均以垂钓遣怀自娱。如东汉严光垂钓富春江,石秀常钓于林泽,郭翻居临川以垂钓射猎自乐。

  古代一些文人雅士为了追求清淡玄远的境界,常吟诗作赋,练习书法,饮酒品茗,浪迹山川,临泽垂钓。关于钓鱼,不少诗人留下了绝妙诗句。白居易的《垂钓》中有“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田园诗人孟浩然有“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张乔的《宿江叟岛居》中有“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台”。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杜甫的《江村》生动再现了小渔村的生活景象。柳宗元酷爱钓鱼,写出《江雪》,脍炙人口。张志和是人所共知的行家里手,《渔歌子》是一首较为著名的垂钓词,描绘了秀丽恬静的自然风光。

  宋代宫廷垂钓之风已经盛行,民间自不须说。哲学家邵雍在《渔樵问答》一书中,对竿钓作了详细叙述,“钓者六物:竿也,线也,浮也,况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至今此六物仍为竿钓的必备钓具。苏轼、陆游都是钓鱼的爱好者,均有诗词传世。而陆游痴迷垂钓达到了想当渔夫的地步。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固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由远古时期用于饱腹的生产活动,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高雅且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越来越受人们喜爱,使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且风靡世界。



欢迎转载加我QQ3201777596互相交流学习,空间每天更新钓鱼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历史,可是要没鱼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大众钓鱼网 ( 京ICP备09060726号 )

更多
联系电话:010-67302008

GMT+8, 2024-5-8 2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