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渔人 发表于 2010-12-20 22:56

走南闯北,品不尽的“鱼文化”(转)

走南闯北,品不尽的“鱼文化”


http://www.guangzhoufish.com/UploadFiles/2009_8_24_8_59_38.jpg    这次,我们要去亲密接触水底的精灵———鱼。其实很多时候,喜欢的不仅是那一尾鱼,而是伴随着那一尾鱼出现的所有记忆;所喜欢的甚至也许不是眼前的风景,而是它在心底所唤起的一种心情。

  挪威鳕鱼的芬芳已经开始弥散开来。席间,一种温热与冰凉的感觉交杂在一起。与端上桌的美味相比,人们会对整个烹制过程更感兴趣,因为这个过程充满着历史和人文的原始气息,还饱含着挪威人深厚悠长的情感。波罗的海绵延的海岸线养育了拉脱维亚的子民,熏鱼和牛奶鱼汤是到这里的游客必品的招牌菜,当汤匙轻触着碗底时,鲜美的鱼汤便与乳白的牛奶慢慢混在一起,温暖透过四溢的香气传向口鼻,品一口,唇齿留香,于是,一份来自冰冷世界的甜蜜迂回在齿间渐漫上心头。

  心情渐渐明朗时,不妨在美丽的南非海边分享“钓胜于鱼”的快乐,忽略盘中美餐,注重垂钓的心境和记忆,在垂钓的过程中滤净杂念,研磨性情,无任何被束缚和多余的心机,面朝美丽的海洋仅保留一种想使它永不褪色的意念,心境柔润,收获也就会自然到来。然后在将夜未夜的时刻,走进韩国的济州岛尽情尽心地享受一次夜钓,当鲜肥的美味顺着手中的钓竿从月光洒落的海面腾空而起时,心中的不舍与舌尖的馋涎做着激烈的斗争,在渐凉的海风中,在微烫的芳香中,摒弃所有不需要的心事,收获一种单纯的“民以食为天”的满足和一份冷暖自知的快乐。倘若想让自己的垂钓更原汁原味,“野”性十足,那么芬兰的湖上冰钓绝对会让你大呼过瘾,在冰面上凿个洞出来听似很简单,做起来却着实需要下点功夫。等累得大汗淋漓之时,便可以在冰面上铺好驯鹿皮,席地而坐,边调整呼吸,边享受原始冰钓的乐趣。也许风儿会将湖岸边树丫上的雪花儿吹落,也许路人会把冰面踩得咯吱作响,但心里却是难得的静谧,这种安静不容易被什么打破,于是在冥想中展开垂钓,有了心灵的安逸,便不再奢求其他,即使没有收获也会感谢这段旅途。

  除了品鱼、钓鱼,若想更好地了解各地的“鱼文化”,赏鱼也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你可以在澳大利亚温暖洁净的海洋里潜水,化身一尾任何品种均可的鱼,亦大亦小、或蓝或紫,在墨绿柔软的海藻丛中机敏地穿梭后钻进美丽的珊瑚礁调皮地探头,循路前去迎接海面斑驳的阳光。或者选在清爽明媚的一季,到大溪地做一次不可思议的寻鲨之旅,当鲨鱼的背鳍竖出水面时,你可能会兴奋、恐惧,抑或只是远远地玩味与欣赏着,但其实这种威武的冷血动物也有温情的一面,它们以匀称的身形,优雅的姿态在海中划出美丽的弧线,有的甚至有些娇羞地跟在船尾与游客捉迷藏,此刻,不得不感叹于如此凶猛的物种在不被侵扰时也会宛若一首温婉幸福的诗,一幅深浓清晰的画。幸运的话,游客还可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看到鲑鱼洄游的一路跋涉,即使这段旅程充满了艰辛,小鱼们依然会无怨无悔地逆流而上,回到它们曾经出生的地方繁衍生息,然后平静而美丽地死去,这时,你会惊讶于鱼儿悲壮的心路历程,惋叹自然的法则,然后不由地为这些鱼儿吟唱一曲生命的挽歌。

  记者从澳大利亚旅游局了解到,今年到访澳大利亚的游客,绝对不可错过“同巨大鳐鱼共游”的项目,游客可以戴着通气管观赏质朴的珊瑚礁和各种五彩斑斓的小鱼,或是戴着水下呼吸器搜寻鲨鱼的踪迹;还可以乘坐观景飞机,在空中寻找并观赏世界上最大的鲨鱼———鲸鲨。而西澳大利亚州的布塞尔码头则用令人惊叹的热带和亚热带珊瑚、海绵、鱼类和无脊椎生物所组成的“森林”等待着游客的到来。有趣的是,在这里,游客还可以在位于海下8米处的观测台观察各类小鱼的生活,探寻海洋生命的奥秘。

  在这个暑期,很多旅行社也都推出了与鱼有关的旅游线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味旅途中的“鱼文化”。尤其是海钓已经成为这个夏天众多旅行社重点推介的旅游项目。对此,华远国旅市场部经理孙丽婵表示:“海钓在世界各国都被看作是一项很好的休闲活动。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一提起钓鱼,理所当然地便提出海钓。十几年前,美国人就已把钓鱼列入四大贵族运动之一,使钓鱼活动备受青睐。近些年,钓鱼运动在我国逐步普及。据中国钓鱼协会估算,目前我国的垂钓爱好者超过9000万人。无论从垂钓的产业角度看,还是从休闲运动角度看,我国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垂钓大国。在当今物质文化生活逐步丰富的时代,垂钓应当成为以修身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方式。华远国旅所推出的澳大利亚海钓或澳新连线海钓项目就是这样的思路。”据了解,在华远国旅推出的澳洲海钓线路中会穿插三次垂钓,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游客在领略澳洲人生活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古老的精神追求———以“鱼”会友,目前市场报价为三万元左右。

  而针对亚洲的出境游市场,神舟国旅也在前往日本的线路中推出了带游客品味“鱼文化”的线路,据神舟国旅集团出境旅游公司市场部经理郑重介绍,这样的旅游产品可以让客人亲身体会异国文化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比如日本的海钓线路中,就会带领客人探访当地鱼文化的精髓,人文、历史、景点、饮食这四点永远是旅游的中心。在这条线路中,游客可以穿行于星罗棋布的小岛间,充分感受清洁而原始的海洋,行程中还穿插了自己动手制作生鱼片并将战利品以鱼拓的形式保留下来的项目,并会带游客去品尝日本特有的鱼料理、倾听当地渔业工作者对于海洋的理解诠释等等。

  此外,若想走进异域体验鱼文化,走入当地的鱼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众信旅游媒介公关马楠告诉记者:“走进世界各地的鱼市场,不仅可以了解到最地道的风土民情,还能收获到美味,这里的新鲜味道,比起任何高级餐厅都不逊色。”在众信旅游推出的“蓝色梦幻———奥德瑞9日”中就会带游客走进有着百年历史的汉堡鱼市场,在这里,游客不仅有机会品尝最新鲜的鱼制品,还可以了解到渔业在当地发展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东京自由之旅4日”的线路中,游客则可以走入东京筑地鱼市场,在这里品尝堪比顶级料理店的各种鱼肉做成的美味,在朵颐料理、品味鱼文化的同时感受历史的沉香。


  赏天海同辉,品夜钓之味
http://www.guangzhoufish.com/UploadFiles/2009_8_24_9_0_46.jpg    是谁豪迈地将一捧一捧的钻石掺杂在皎洁的月光里投撒在幽蓝的海面,在我的眼底闪耀着醉人的光芒;是谁温柔地将一声一声的轻唱融化在透彻的海水中拍打着轻盈的船身。大海总是神秘的,我曾为朝阳跃出海天一线的大海神魂颠倒,也曾坠入冬雪飘零的海面编织出的情网而不可自拔;但那一年在韩国济州岛南端的海面上度过的夏夜,却是无论经过几多岁月都无法忘怀的记忆。

  甜香的午后,温暖的期待

  到达位于韩国济州岛的西归浦时,已过正午时分。直射在皮肤上的阳光略有些灼热,但在高大的椰子树下却找得到大片大片的阴凉。我和同行的朋友在一家半露天咖啡厅小坐,等待与当地的朋友汇合。带着亚热带味道的微风调皮地窜上鼻尖又钻过发稍,鼓动得人心里痒痒的,笑容不自觉地就挂上了嘴角。手边摆放的白瓷咖啡杯设计简单却别致,光洁的咖啡匙背面折射着从树叶缝隙处撒下来的阳光。醇厚的美式咖啡与甜而不腻的芝士蛋糕搭配得恰到好处,店主人赠送的水果冰淇淋拼盘更是满满的幸福,嘴角香甜的奶油,点缀着快乐的午后。

  好心情不仅源于美景与美食,更因为我们此行最关键的目的———夜钓。老实讲,我对钓鱼的喜好程度远远算不上热爱,但我喜欢水,更喜欢大海,几天前听朋友说可以安排我们在济州海面上夜钓时,着实让我的心情久久都不能从澎湃的激动中平息。

  梦幻,银波上的飞行

  午夜时分,我们乘车抵达甫木码头。这里位于济州岛甫木洞南端,距离济州岛唯一的入海瀑布正房瀑布大约十五分钟的车程。附近海域海水清澈,是喜爱潜水的人士所钟爱的胜地。不算大的码头上十几艘渔船被海浪轻轻摇曳,没有过多腥味的海水厮磨着堤岸。

  在朋友的搀扶下跳上一艘纯白色的渔船,船体的晃动让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渔船缓缓离开码头,朝西南方向的海域前行。渔船迎风破浪行驶了大约15分钟,慢慢减缓了速度,耳畔吵闹的马达声安静了下来。拿出渔船上原本就准备好的垂钓器材,在船长的指导下组装好鱼竿、装好诱饵,甩竿、抛掷,我也照葫芦画瓢地开始了我的海上夜钓。

  不知是不是心中的一份紧张,同行的朋友们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四周万籁俱寂,只有海浪有规律地拍打着船身,发出温柔的清唱。银白色的月光落在海面上,将原本有些骇人的墨色漂洗成了优雅的深蓝。口鼻中是带着湿度的清爽气息。被这孕育出生命的神圣之地搂在怀里,轻轻摇曳,让我情不自禁地陶醉了起来。就在我的神经放松的时候,一股不小的力量突然拉扯起我手中的钓竿来。突然而来的兴奋和紧张冲上头顶,额头上竟渗出一层薄薄的汗来。船长赶过来帮忙,经验丰富地收放着被拉扯得紧绷绷的鱼线,反复了几次,调整好了力道,一用力将我当晚第一个猎物拉出了水面。我看着眼前让我终生难忘的景象,震撼得丧失了语言能力。一条一米来长的带鱼摇摆着细长的身子,银白色的鳞片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梦幻的光芒,S形的身姿在夜空中跳动着迷人的舞蹈。船长说带鱼是很难捕获的鱼种,必定是我们这远来的宾客带来了好运气。有了好的开头,船上的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朋友们也都纷纷有了收获。在天色开始渐渐透白之前,一行人带着收获返航。小船在洒满银光的海面上前进,仿若飞行;也许在这天海之间飞行的,还有我们不尽言语的好心情吧。

  夜钓之味,留香唇齿亦甜心房

  第二天醒来已经日上三竿,梳洗过后便纷纷围坐在当地朋友的庭院里等待着丰富的海鲜大餐。辣酱带鱼炖萝卜、炸鱿鱼腿、小鲷鱼海鲜汤,还有船长送来的贝类,只需在炭火上烧烤,无须添加任何辅料,便让大海的鲜美唇齿留香。

  午饭后,半躺在朋友家院子里的露台上,看着不远处碧蓝的大海回忆起昨天的夜钓,激动的心情仿佛还会被海水所吸引,如波涛般拍打着灵魂。此行是幸运的,因为有颇丰的收获;但我想,能与好友破浪出海,赏海天一色的美景,享受一段在等待和期许中研磨出的醇香时光,无须其他,便已是幸福。

  芬兰湖面冰钓:享受冥想的乐趣
         http://www.guangzhoufish.com/UploadFiles/2009_8_24_9_2_6.jpg    三月,深冬的芬兰,大概这千湖之国所有的湖面都结了冰,盖着厚厚的一层雪,拉普兰省库萨莫地区的景色原始而纯美。作为游客,我们是分不出路面和湖面的。一队人浩浩荡荡开着雪地摩托车,停在了森林边的开阔雪原上,其实脚下已是湖泊。平时不大钓鱼,真不知道在这能开汽车的冰面上怎么垂钓。

  旅游公司的导游兼教练Eki从他的雪地摩托拖拽的船形大斗中拿出了几根大钻竿和小钓竿,发给大家。随后Eki用钻竿熟练地在地上凿了一个洞,两手左右翻飞仿佛炮兵的一个动作。

  钻竿为铁制,高1.5米左右,合手的位置弯成凸起,可以两手前后握住,不停地向同方向打圈发力。拉普兰的湖面冰层厚度可达1米,我们钻的位置大概不到50厘米厚。我心想,原来在冰面上凿孔是手动的。缺乏锻炼的我没凿两下就累了,在凿完之后就只有坐下的力气了。

  大家都穿着雪上活动的全副装备,坐在冰上倒不觉得冷。如果是准备整天坐在那儿的冰钓迷,可以铺驯鹿皮,坐上去有回到蛮荒时代的感觉,拉普兰地区的驯鹿就像蒙古的马,宜吃宜用更是朋友。不忍心的话可以坐马扎。

  把饵装在鱼钩上,放入让人自豪的钓洞中,短短的钓竿最多30厘米,和露在冰面上的鱼线搭配起来,像儿童玩具一样可爱。因为钓竿短,所以没有支架,每个人举着小竿,盯着自己的钓洞,凝固了似的。和打坐不同的是,你的目的是荤腥。据说因为水清冰透,还有可能看到鱼吃饵的过程。

  有位芬兰朋友说,“整天坐在冰上眼睛盯着小鱼竿和冰上的小洞……那种美妙的感觉很难用语言表达”。那里有一种远离尘俗的宁静,没有飞禽,没有走兽,湖面晶莹雪白,树上的雪化了一些,岸边的青松在纯白中透出翠绿,头顶的天空湛蓝湛蓝,润肺的空气清新纯净,当属最适合冥想的时刻。我的小钓竿、小钓丝一直没有晃动过,我也快进入冥想了。冰上钓鱼的适宜气温在零下18摄氏度左右,且需随时调整钓鱼的位置。教练Eki拥有丰富的经验,他凿了一个洞,没等上来鱼,就又在不远处再凿一个。这个功夫我是不具备的,在厚厚的冰面凿一个洞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也舍不得离开这个艰苦努力的成果。他把钓到鱼的第二个洞让给了队友,又凿了第三个,不一会儿已经传来同行朋友多次尖叫欢呼,这个洞里钓上来有七、八条鱼。Eki举着鱼,像明星一样被要求摆各种姿势拍照。我盯着自己的钓洞,心中呼唤着冰水中的鲜鱼,有点食指大动。

  鲈鱼是芬兰的国鱼,因为钓到的机会多、数量大,我们队伍这次的收获就全是20厘米左右的鲈鱼。梭鱼、白鲑、淡水鳕鱼也经常被每年2-4月之间的冰钓者捕获。我只能说,我的钓钩非常仁慈,是不会抓鱼的。其实我在北京怀柔的鳟鱼池边也从来没有鱼上钩。

  会玩的芬兰人很周到,不远处就有供休憩的帐篷形状木屋,大家在屋里围着火吃起了热乎乎的烤鲜鱼,配上热茶、咖啡和健康的黑面包加乳酪,妙不可言。打开门远远呼唤着我的芬兰同事,她今天也没有收获,但却不着急吃鱼,还在享受着冥想的乐趣。

南非:“飞蝇钓鱼”引发争议


  说起南非鱼类,最著名的当属“南非鲍”,然而,鲍鱼非鱼,实属贝类。在以自然风光著称的南非,“飞蝇钓”正在开普敦、德班等沿海及内陆城市悄然流行,南非这块钓鱼宝地也被世界钓鱼爱好者拿来与新西兰、美国阿拉斯加等地相媲美。


开普敦海边摸鲍鱼


  提起南非的海产品,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举世闻名的“南非鲍”。“南非鲍”因个头大、品质高,一直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两年前,在开普敦好望角附近的海边,记者曾有幸捉过活鲍鱼。当时一阵大浪过后,在海滩上出现了两个奇怪的贝壳,拿给当地人看过后,才知道原来是被海水冲上来的鲍鱼,当时鲍鱼已被南非政府禁止捕食,随后被我丢回大海中放生了。


  其实在南非“禁捕令”之前,很多中国旅行团在游览开普敦时,总会有一项“活捉鲍鱼”活动,导游会带着团员去海边捉鲍鱼,捉到后带回酒店用白水煮着吃,十分鲜美。但后来,南非政府发现很多走私团伙,将大批鲍鱼走私到其他国家牟取暴利,于是下达了“禁捕令”,所以再在海边捉到鲍鱼后必须放生,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德班钓上“癞蛤蟆”


  在南非著名海边旅游城市德班,花钱租上一艘快艇到印度洋钓鱼,是一件异常惬意的事情。今年2月,记者曾到德班拜访一位朋友,当时是南非的夏季,著名的黄金海岸上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多钓鱼爱好者在这里垂钓。看到不少钓客在海边就收获丰富,在朋友租到快艇前,我也迫不及待地在海边栈桥上下了饵儿,等待十几分钟后,竟然钓上来一个癞蛤蟆模样的东西,吓得我想要把它丢回海中。


  未料身旁一位60多岁见多识广的渔友说,你这是钓上了一只比较罕见的鱼,叫做“Lophius upsicephalus”。后来我回家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它的中文学名叫做“安康鱼”,相貌丑陋,属于“雌雄同体”,雄鱼出生后不久即寄生在雌鱼身上,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别看这种鱼模样吓人,但肉味鲜美,在日本北方就盛行吃,特别是鱼肝更受欢迎,食后御寒,是冬季高级滋补佳品。


  不幸的是,当时钓上来的“癞蛤蟆”吸引了很多人围观,有一位巡逻警察也过来凑热闹,他说这条鱼没有长到食用长度,必须要放生。于是只得把它丢回海中了。等朋友租来快艇后,我们便开到广袤的印度洋中垂钓去了。三个多小时下来,收获倒是不小,很多鱼儿都叫不上名字,小鱼都被放生了,否则若被警察抓住,会被冠以“捕食不符合食用长度的鱼类”的罪名,可是轻则罚款、重则坐牢的。


“飞蝇钓”悄然流行


  在南非,目前正在流行的一种钓鱼方式叫“飞蝇钓”。“飞蝇钓”与普通垂钓的最大区别在于钓鱼时的“动与静”。普通垂钓,是要把鱼钩和鱼饵深入到水中,然后坐在岸边或船上静静地等鱼儿上钩;飞蝇钓则不同,它要求垂钓者不断在水面上晃动鱼线和鱼钩,整个过程是动的,让鱼误认为水面上晃动的鱼饵是飞动的小虫子,然后自动浮上水面咬钩。


  南非的“飞蝇钓”虽然规模尚不如新西兰、美国阿拉斯加等地,但经济实惠,再加上南非自然风光无比幽美,每年吸引大批海外钓客前来一试身手。由于鳟鱼在海水、淡水中均能存活,因此在南非的海边城市和内陆城市,均出现了大小不一的“飞蝇钓”旅游点。据统计数字显示,该项目每年能为南非带来2900万美元的收入,除去“飞蝇钓”景点外,还带动了渔具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当然,该旅游项目也遭到了一些生态学者的抨击。生态学者发现曾是东开普省最常见的鱼类“圆鳞攀鲈”目前濒临灭绝,除去环境污染外,这还与“飞蝇钓”引进南非内陆有关。原来,鳟鱼并非南非淡水中的本土鱼类,是因为“飞蝇钓”的需要才被引入淡水,未料鳟鱼适应性强且生性凶猛,把圆鳞攀鲈都快给吃光了。生态学者认为,正是南非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发展“飞蝇钓”,这才导致了圆鳞攀鲈濒临灭绝,要经济还是要生态,这是南非面临的重要抉择。

凯恩斯:在大堡礁与鱼儿共舞


  6月的凯恩斯虽是冬季,但微风中却充斥着温暖。我的澳洲之旅就是从这个小城开始,从凯恩斯的城市码头乘邮轮出发,大概50分钟就到达了大堡礁的绿岛,据说其形成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唯一一座同时拥有珊瑚礁和热带雨林的珊瑚岛。深深浅浅的海水映衬着珊瑚,纯净得就像一幅画,使我们好像沉浸在童话的世界中。


  正如导游Martin所说:到了大堡礁,如果不潜入水中与鱼儿共舞,那绝对是人生一大憾事。于是,我换上潜水衣,带上头盔,准备与苏眉鱼、海龟和小丑鱼们来个近距离接触。刚一下水,头盔的重量就使得我整个身体慢慢下沉,第一次沉到海中,心里难免有些恐惧感,头罩视野十分清晰,忽然感觉自己在自然的面前原来是那么的渺小、无助,手里紧紧地握着缆绳,慢慢潜入水中,对于骤然而来的海水压力,我也渐渐地适应了。


  不知下降了多久,双腿终于轻轻踩在海底柔软的沙上,心中有种按捺不住的激动,伸出手,你便可以轻抚到灵动的珊瑚,无数的鱼儿在你指间穿行,甚至还有海龟与你擦肩而过,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水中漫步开始没多久,就迎面游来一个鱼群,成百上千几寸长的鱼儿游走在我的身边,各种颜色、各种姿态,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婀娜多姿,前后有序,仿佛有人在指挥,宛如一场舞会盛宴。鱼儿身上那小小的鳞片被阳光反射得发出一闪一闪的白光,就好似无数的雪片在身边飞舞,轻盈而优美。不时的还会有鱼儿轻撞在我的身上,虽然穿着潜水服,但那柔软的触感依旧很奇妙。鱼群轻舞了几分钟后,如一块舞动的绸缎,飘进了那幽蓝的深海,就如同它们忽然出现时一样,消失于眼际。


  正当我准备上浮时,忽然发现珊瑚洞中有什么在晃动,原来是著名的小丑鱼。它比想像中的要小、更可爱,有蓝黑相间的,也有橙黑相间的,大大的眼睛……当你伸出手想去接近它时,它便快速地躲到珊瑚之中,仿佛舞会中娇小害羞的小姑娘。当你将手缩回后,它们便重新开始嬉戏打闹,好似俏皮的小孩子。


  带着不舍,我浮上水面,映入眼帘的依旧是无边的蓝。不由感慨:凯恩斯,蓝的天堂;大堡礁,鱼的舞场。

(张一红)



  观鲨:一场浪花飞溅的“斗争”
         http://www.guangzhoufish.com/UploadFiles/2009_8_24_9_3_6.jpg    在大溪地波拉波拉岛附近的海域,皮肤黝黑的水手站上船舷,左手提桶右手倒拎着小鱼的尾巴作势狠咬下去,亮出了一口整齐雪亮的白牙,胸口荡着的那颗直径两厘米的黑珍珠被南太平洋的水色不断滋养,光芒四溢,浸润发肤,让这个粗糙的水手立时像手拿鱼叉的海神一般高贵起来。

  海水的底色由浅绿到蓝绿,然后是浅蓝再到浓艳的蓝,靠近水面的总是一层金光闪闪的色块,游艇关闭马达,静静浮在水面,那些碎金块渐渐在船身下面合拢成一整片。小鱼被水手甩进水里,等待另一群“尖牙利齿”靠近。

  一条、二条、三条,第四条灰鲨出现了,在流金的水里看起来是棕色,它们的头宽扁,流线型的身体藏着无穷气力,眼睛又小又绿,快速随波上下,背鳍常常竖出水面,威武吓人,它们兴奋地穿梭在海水表面,张开大嘴捕食弱小的鱼虾。

  这些“需要”喂的鲨鱼看起来不过一条胳膊长,一身肌肉外面是一层皮,但也许我们用尖刀都很难扎透。它们就这样泰然自若地、威武地巡游着,只要轻轻地动动一两片鳍,就能使那匀称的身体,以无比优美的姿态,在水里滑行。这片亚热带海洋里冷血的鱼类还有黑尖鲨、白尖礁鲨和柠檬鲨,有些看上去个性相当好奇却又害羞,使劲地围着船和下水的人绕圈子,如此驯服听话,好像习惯于从不充分施展它们的蛮力。水手下水前示意,只要不用鱼叉插进皮肤在翻腾的水面四散出油腥,它们并不攻击人类。尽管如此,鲨鱼吃人的恶名还是吓退了一群深思熟虑的船上看客,很少有人敢尝试把自己健壮的臂膀送到水里去,那很可能引发一场浪花飞溅的“斗争”。

  年轻的水手把船驶进水浅的海域停稳,在这里还有一项参与度更高的与刺魟同游的活泼项目。老水手率先下船,在水里迈开大步将白色塑料桶举过头顶,像举着一只火炬,在一二十米远的地方站定,从桶里掏出小鱼吸引刺魟游来。鲨鱼的近亲刺魟看起来像张中间厚边缘薄的超级大饼,后面还插着根鞭子样有力的尾巴,游泳的姿态有飞翔感,当它们“飞翔”到船的附近时,看客们再也按捺不住兴奋,穿着衣服跃入水中。低头,水晶般的海水只没到脖子,白色的船底和粗麻安全绳索沐浴在一种神奇的光里,“葱绿色的海藻像闪耀的花冠,向导鱼像披了鱼皮的斑马,一本正经地列队游去”,这种景象与海雅达尔(《孤筏重洋》的作者)几十年前看到的没有两样。

  刺魟粉的嘴藏在黑色大圆盘身体的下面,水手把鱼塞给它的一瞬间,刺魟扬身露出粉红色腊肠一样的嘴唇,鱼一旦被咬住,水手就会趁势像掷铁饼者那样抡刺魟,刺魟被抡圆了的细长尾巴随即在水手的周围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那弧线若是划过人的腰际,立刻会感觉到一阵被蜇了的刺痛,用手一摸,手里还留下刺魟皮肤上的那层滑滑的黏液。刺魟的尾巴扫荡起来相当厉害,被蜇的美女们对这些水中“飞碟”又爱又恨,一边盼望着任由水手捉来让她们与刺魟亲热,一边又触电般躲闪鞭子不及而花枝乱颤。

  安静,也是一种享受。两脚静静地站在一小块早已死去多时的珊瑚礁上,戴着浮潜用具,把头埋进水里,水下的光亮柔和之至,即使向深不可测的海底方向望去,也由于太阳的折光,觉得它是一片明亮的淡蓝。不过是刚在水面之下,却能看到蓝色的、很深处的鱼,真使人吃惊。想像着,如果有条海雅达尔做的那样的木筏,光线通过隙缝照到龙骨板上,不用垂钓,那些带着新鲜咸味的鱼会自动跳到脚边,源源不断。

  拉脱维亚,吃出新鲜鱼滋味
         http://www.guangzhoufish.com/UploadFiles/2009_8_24_9_4_47.jpg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拉脱维亚人,波罗的海-东欧-巴尔干半岛旅游集团总裁Gundars Rozkalns谈起自己的故乡时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他尤其对于拉脱维亚的鱼更是情有独钟。“我是吃着鱼长大的,虽然我们没有中餐的菜品丰富,但是在拉脱维亚,我们擅长各种鱼的烹饪方法以及多种多样的鱼制品。”

  渔业是传统

  Gundars Rozkalns坦言,波罗的海对拉脱维亚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波罗的海的存在,使拉脱维亚形成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广阔的海滨更是提供了无限休闲娱乐的机会。拉脱维亚有三大港口:里加、文茨皮尔斯和利耶帕亚港。绵延494公里的海岸线也是拉脱维亚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和海洋的交互作用下,沙丘、海滩、河流以及港口、森林、沼泽和湖泊,形成了一个持续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沿海传统渔业是拉脱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烟熏鱼的香味已成为沿海渔村的标志。与当地渔民一起来一次远征,可谓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这里,水面有很多游艇来往,从一个港湾到另一个,很可能就穿越近半个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仅来源于波罗的海。拉脱维亚的河流有12000条,绵延38000公里;2256个湖泊总面积达1000平方千米。拉脱维亚的东部是湖泊密集区,被称为“蓝色湖泊之乡”,这里几乎所有的内陆水域都无污染,非常适合游泳和钓鱼。虽然有些河流的流程逐渐变直,但大部分大型和中型河流都保留其自然轮廓。现在这些水域是很多欧洲珍稀野生动物如水獭、海狸和翠鸟的家园。而且拉脱维亚还是波罗的海地区少数几个鲑鱼产卵区所在地。

  鱼是招牌菜

  地理位置的优越赋予了拉脱维亚丰富的海产品。Gundars Rozkalns表示,去拉脱维亚游玩一定不要忘了品尝当地的海鲜。而这其中鱼更是主角,据介绍,拉脱维亚总捕捞量约12万吨(鲱鱼、沙丁鱼、三文鱼、鳕鱼)。Gundars Rozkalns推荐说,熏鱼和牛奶鱼汤可以算是拉脱维亚的招牌菜,尤其是后者别有一番滋味。在煮好的鱼汤中放入豆腐和青菜,反复几次之后,把一杯牛奶加在里面,再用勺子搅一下就可以喝了。别小看做法简单,想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汤,还真的是要选用当地新鲜的鲫鱼呢。

  Gundars Rozkalns表示,在品尝这些拉脱维亚美食代表的食物时,应搭配着当地的啤酒才算够味儿。和许多欧洲人一样,拉脱维亚人好饮啤酒,这里有着醇正的欧洲啤酒可以品尝。

  鱼加工业是拉脱维亚经济中为数不多的立足本国资源的产业,上百家企业分布于沿海地区。SAPARD(欧盟支持新成员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项目)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拉脱维亚鱼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升级,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鱼加工总产量约11.5万吨,主要生产鱼罐头(占总产量的53%),其他还有冷藏、冷冻、腌制、熏制产品等。

  吃鱼要吃新鲜的

  拉脱维亚是全世界仅存的几个自然生态系统大体未受人类破坏的国家之一。对那些希望体验远古社会自然和传统和谐并存的游客来说,拉脱维亚就是最好的选择。“在拉脱维亚,人与自然是和谐相处的,几年前我们还有过人和鱼之间友谊的故事发生呢。”Gundars Rozkalns表示。大自然是慷慨的,和谐的生态系统赋予了拉脱维亚人更多自由的资源去享用。

  “在拉脱维亚,人们可以在周末的时间到园林里采摘草莓、蘑菇等,还可以狩猎野兔、野猪,钓鱼……这些活动除了偶尔会有时间上的限制,都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全家人一边享受着钓鱼带来的乐趣,一边支起篝火,鱼的香味往往能吸引来周围的人们,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起吃着新鲜的烤鱼一起谈天说地,真是妙不可言”,Gundars Rozkalns介绍道,“自由采摘和垂钓同样也适用于游客。所以我们会专门设计出这样的旅游线路,纯粹地感受自然,感受休闲。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筹划美食之旅,让游客专门品尝拉脱维亚的各种鱼大餐;还有采摘之旅和游猎之旅,让游客充分地享受自然。”

  挪威:食鱼品人生
          http://www.guangzhoufish.com/UploadFiles/2009_8_24_9_5_17.jpg         在我很小的时候,吃鱼是件很痛苦的事,因为细小的鱼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试图刺破我的喉咙,让我恐惧。然而,姥姥总是细心地帮我择出鱼刺然后哄着我说:一条鱼,全身宝,吃了变聪明,挣钱养姥姥。虽然在十几岁的时候,姥姥病故了,终于还是没有用上我挣的钱,而且我也不知道现在我偶尔一点聪明才智和当年吃鱼有没有联系,不过我始终记得“一条鱼,全身宝”的话,努力地享用世界各地的鱼。不过,说起真正的“鱼之乡”,我想该首推的是挪威。

  挪威任何季节都少不了鱼,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污染相对较少,产的鱼肉质鲜美。当地居民常年将鱼类作为主要副食。不过,尽管常年以鱼为食,挪威人吃鱼的烹调方式却是出奇的简单,或是腌制或炖汤,再无其他。我想这样是为了保证最新鲜和最纯正的味道。每到冬天,奥斯陆所有的餐厅都会制作一种叫“苏打鱼”的名菜。制作苏打鱼,先要将挪威特产三文鱼(鲑鱼)放在碱性汁液里腌两天,等到鱼肉软到手指足可以轻易插入时取出,再将鱼肉在清水中泡几天。做时把腌鲑鱼切成片,先用凉水冲半个小时,然后放入盐水中煮,鱼肉快熟时,将锅移走,让鱼片在开水中浸泡5分钟。最后,把鱼片装盘,浇上熟猪油,配以黄豆泥、土豆、芥末酱及小薄饼或烙饼,一道美味的挪威特产苏打鱼便做成了。

  但是提起挪威的鱼,当地人会首推鳕鱼。鳕鱼也叫大头鱼,是挪威沿海的特产。这种鱼还被人们称为“贵族”鱼。为什么是“贵族”呢?因为据相关资料显示,只在挪威北部在春天特定的几周时间内,鳕鱼才蜂拥而至,使得这种鱼非常稀少珍贵。历史上,在机械捕鱼尚未出现之前,完全依靠人力捕鱼的渔人间因为抢捕鳕鱼,曾数次爆发“内讧”。一公斤新鲜鳕鱼在挪威可卖到人民币百元以上。这是当地比较贵的品种。还有一种鱼,也叫鳕鱼,同样也是春天里挪威人的最爱,这就是绿青鳕鱼。它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日常食用鱼”,味道比鳕鱼略逊一筹。由于肉质等因素的问题,绿青鳕鱼几乎不能风干腌制,只能吃新鲜的。而鳕鱼的吃法,主要有4种:生吃、烤、煮、腌制风干。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次吃鳕鱼是在北极圈附近,当地人请我品尝一种烤鳕鱼。这种烤鱼段不是鲜鱼,而是将鱼用盐水泡透,浸泡后鱼的体积会增大一倍,原来一斤多的鱼可以涨到2斤多的样子。鱼本身富含营养,再加上调料的腌制,可以说是妙不可言。据说这种吃法来自挪威海盗探险时期。海盗船出海远航,食物的保鲜是个问题,于是他们把捕获的鳕鱼用盐腌起来,放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实验多次后,终于有了这种腌鳕鱼的正确配比,得到了这种既方便又美味的食物。古时航海没有冷藏设备,所以这种保存鱼的方法得以迅速推广。慢慢地,这种鳕鱼成为船员在海上的家常食物。人们就将这种腌制的鱼叫“忠实的朋友”。不过现在吃到的腌鳕鱼又经过科学加工,使之达到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常吃不厌的程度。记得小时候,哥哥也曾带我在江南家乡的河中捕鱼,吃不了的就腌制起来,当时已觉得的是美味了。不过见识过这里的就觉得是小巫见大巫,鲜美的程度真是不能同日而语啊。

  对于挪威人的食鱼文化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纠结”。传统食物一般都是过去穷苦渔民家的饭菜,味道虽然保持了原汁原味,清淡、新鲜、富有营养,不过没有更多的现代添加剂创造出的口味绚烂。挪威也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一样,传统食物已经不太适合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在现今的挪威,更多的年轻人会喜欢外来的饮食。但同时,这些年轻人又从他们父辈处学习传统食物的做法,尽力保存这些“国粹”,不让它们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挪威的众多家庭,每周依然会有两天的时间吃鱼,这更像是一种传统的延续。挪威人对各种鱼原始做法的感情,大概就和很多老北京人对北京豆汁儿的感情一样吧。

  一个挪威朋友和我说过:透过料理每条鱼的过程都能看到人生。鱼的每个部位都能在不同的料理方式下物尽其用。而人生同样如此,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待,也许会得到更多的收获。或许,老一辈人说的吃鱼会变聪明的哲理就在这里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南闯北,品不尽的“鱼文化”(转)